top of page

Who spends the most on their child’s education?





這一個調查,就是全世界主要的城市用在小學至大學的教育費用。原來最高的是香港。香港這個小小地方,真的有不少世界第一,地小人多,樓價高,租金貴,人工也高,但是,在教育上的開支居然也是世界第一。我没有這調查的更多資料,也不知道是單指政府投放在敎育的資源還是包括家長花在教育子女上的開支。不過無論如何,以香港提供十二年免費教育的一個制度,可以相信各方面的花費一定不少。但當看到這調查,我即時的問題是:

1)從小學到大學期間,所花費的金錢是怎樣分佈?

2)用在什麼地方上?學術性或非學術性的?

以我們也曾是家長的過來人看,在香港實在有太多的教育消費可以花上,先說小學,若不是選擇政府津貼學校,家長可以花費不少的金錢在林林總總的事項上,如預備面試班,學術或非學術的訓練班,補習,留位費上。假如是私校,更有機會須要家長買學校債券,或免面試費等等。總之是”未見官先打八十”。到了正式取錄入學後,接下來的就是書薄費,校車校服,午膳,旅行,什至是一些豪華遊學團。就算是津貼學校,雖然好像省了學費,但其實是轉移到課外活動上。我曾經就聽到某些家長閒談時題到子女的課外活動,已不是當年我們的游泳,玩球這些主流活動了。原來,今天他們的課外活動已是馬術,高爾夫球,冰上曲棍球,這些”奥運”項目了。有時,真不知道小學雞學了這些,除了在課外活動一欄上可多寫一項外,有什麼實際的用處。(當然,也說不定可能發掘出另一個老虎仔活士,不過肯定的是,活士當年没有這麽大的功課壓力!)

說回這個調查,我相信小學的教育花費應該比中學及大學多、因為到了中學階段,面對繁重的功課壓力,他們可以學習其他事情的課餘時間已不多了。通常多會参加什麼補習天皇,天后的考試速成班,目的是得到些’貼士’,應付考試。而到了大學,大部分的教育費用可能是來自海外留學。如果是這樣分析的話,小學甚至乎是幼兒教育應該是主要教育費用的來源。其實這個現象也反映出一般香港家庭的情況、就是比較願意花費在幼童及小學階段上。

還記得女兒在香港升小二的時候,班主任很担白地對我們說,近幾年,學校的課程每年都比上一年深,即學生今年的小二課程,可能上幾年要到小三才學到。不過,我和太太也確實感受到特別是中文及数學,已大大超過當年我們小二所學的了。女兒小一,已須學以國語背唐詩,小二的中文功課,就有二面全板的中文字須要閱讀,並已要求學生回答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了。至於数學方面,小一學期尾已派乘数表了給她暑假預備了。

校長在開學初期的家長會,亦已暗示(或提示)我們須要校外補習,幫助學生追上學校的課程。女兒的功課和其他學校類似,每天約有8-10樣,放學後,最少也約一小時才能完成,加上須要預備頻密的測驗,考試,剩下的時間已不多了,又怎樣有空間再補習呢?就算有,精神方面能否習中,也是一大疑問。至於遊玩,每天若有三十分鐘已很不錯了。所以幾年前曾有團體宣傳’兒童遊戲權利’ 建議兒童每天要有六十分鐘遊玩時間。在香港做小朋友真的不容易,連遊戲時間也須要爭取權利。

一口氣説了這麽多在香港教育的情況,我們作為家長的又應該如何面對呢?這實在是個十分埋身的問題,因為畢竟是自己子女的將來,自己可以吃少點,穿少點,買少點,兒女的教育就萬萬不能放鬆。不知道這是否也是你的想法呢?



9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