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打機 (上)

Updated: May 7, 2019

7歲兒子問我的一個問題。



兒子:爸爸,你常說0至6歲是大腦最重要及最快速的成長期,為何不在這段時間努力打機,上網玩遊戲?一來可"訓練腦袋反應更快更敏捷",二來可以"訓練小手肌肉更靈活,更準確。

爸爸:(進入沉思狀態⋯⋯)

兒子繼續窮追猛問,搬出一大堆"健康有益身心的原因"幸好這時媽媽的一聲"開飯了!"救了爸爸。


細心想,這是個很合理的問題,只是我們作父母的沒有從小孩子的角度看,只懂搬出另一些"健康及有益身心的原因"去阻止他們。坦白說,他們不會明白(也不想明白),所以他們絶不會同意 (就算同意,也只是在你面前,安撫一下父母而已)很多時候,不信任及衝突就這樣開始了。年紀小還可以你的威嚴,聲亮壓過他們,但年紀大了,躲進房間一頭半天,來個絶食表示無聲抗議。再大一㸃,便會努力爭取他們的應有權益,和你對抗到底,只要革命尚未成功,同學仍會努力!

這個"You can run, but you can't hide"的情況始終會臨到,或是已經靜靜地開始了。作為家長,你又怎樣面對呢?


先看看他們的"特徵"

- 任何時間也想打電腦或是電話遊戲

- 沒有自己玩時也會站在其他打機進行中的人仕後面,作為觀眾

- 上YouTube 看其他人的攻略

- 在什麼也沒做的時候,手指仍在快速移動,模擬打機時的情景

我不是説笑,最後那種表現,是病態的一種。世界衞生組織(WHO) 已於2018 年把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 例為精神病的一種。 (詳細可參考世衛網站)


以下我將會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雖然每個家庭所面對的都不同,但是有些預防措施是可做的。

1. 定界線

2. 作榜樣

3. 齊齊玩

4. 多元化

5. 快升呢 前2點可能大家在我之前寫的網站文章也看過,定下界線(Boundaries) 及 以身作則(examples) 是最基本的,無論你甚麼也不想做,或是之後採用什麼方法,也都須要。另外3點比較不同,較着重溝通及彼此尊重,適合年紀較大(8 歲以上)的小朋友。最後那方法較為特別,是把愛電玩的能力轉化成學習能力,我會在稍後分享。 首先要明白並且接受,電玩在21世紀,可以說是人生必經階段。不要對你的小朋友說什麼"...想當年,你的父母也沒有甚麼手機,電腦遊戲,又是這樣長大....等等"的說話。須知那些年沒有玩,只是因為科技未發展,家庭資源又不像現在而已。我還記起那些年,一放學,立即和同學蓋著校章,鬼鬼祟崇,左望右望跑到遊戲機中心的日子。回家前,還要想方法去掉那討厭的煙味,換上像從圖書館剛溫習完的樣子,才敢見媽媽。那些年,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所以我們要接受,其實電玩已像球類活動那麼普遍。 其次,要了解打機有什麼問題。很認同聖經的一句 "凡事都可行,不都有益處。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所以問題不全是電玩本身,而是被它轄制。(當然遊戲機或電話發出的電波影響腦部已証明是有是的,但不在這文章討論的範圍)。難怪世衛定為"電玩成癮",英文"Disorder"可譯作失控。不是不能控制那遊戲而是沉迷到了沒有能力對它說不了。 要處理,我認為離不開3種方法: 1)戒掉它  2)擁抱它  3)駕御它 1)和2) 都是大部份家長採用的方法。各有它的好處及壞處,不能斷然下定論,因為不同家庭,不同小朋友性格,適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是我2個也用過,以下是我的經驗分享: 戒掉它 - 其實等同與你的孩子宣戰,並且是漫長抗戰。你會發現每天會像瘋了般叫 "No", "Stop"... 擁抱它 - 這是一個以毒攻毒,和它來個玉石俱焚的方法。效果即時見效,和子女關係瞬間改善。但是日子久了,你會和孩子們假如有一日真係喺路上面偶然咁撞倒,你地會點下頭問候一下,然後已經唔知講乜嘢好。 待續.....

文章歡迎轉載,但請列明出處。

6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